Tuesday, August 17, 2010

創造與賜福 (Part 2)

Spiritual Articles 屬靈文章 by Rachael Lie


失樂園:祝福與咒詛
人因墮落而受咒詛,但在這之前,上帝在造人之時就已經賜福於人,透過與人相交,透過授權人來治理大地,更是透過地來祝福人。上帝向祂的受造物大顯恩慈,而樂園(伊甸園)正是神與人立約的禮物,正如迦南地是上帝與以色列立約的禮物。

當人被試探而墮落後,這約被受到毀壞(何67),而上帝的咒詛也臨到這地。這個咒詛不但破壞了神人關係,人與地和諧的關係也遭殃。其實上帝和人有個伊甸園的約定,就是不可吃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吃的後果就是死亡。但夏娃卻因聽信了蛇的話而懷疑上帝,從此產生不順服的心,而這“不順服”,反叛上帝的心也產生了。為了得到辨別善惡的知識,卻沒有得到駕馭分別善惡的能力和權柄時,人反而從自由跌倒不自由的陷阱中。上帝宣判了罪的後果,而人必須對他的行為負責。上帝對蛇的審判是咒詛性的,這咒詛亦臨到地當中,之前和諧的關係已不復在。然而,上帝對人的審判卻不是咒詛性的,但是這審判仍然間接影響了人以及上帝給人的祝福。

夏娃是眾生之母,養生眾多是上帝給她的祝福,但是因為罪,這生養卻也成了受苦的原因,生產的痛和養兒育女的喜樂成為祝福和咒詛之間的矛盾。亞當在此事上所受的審判成為他和大地的關係的破裂。從前上帝讓他治理大地是祝福,犯罪後他必須從地中終身勞苦才得以糊口。如今當亞當面對地和工作的時候,這已成了他的負擔而不是喜樂和祝福。人因為沒有謹守自己的本分以及謹守和上帝立約的責任,上帝創造的和諧失落了,人被趕出伊甸園,從此罪入了世界和其勢力不斷繁衍(創4911章)。這讓上帝心中憂傷,結果上帝決定用洪水來滅絕所有一切,唯有挪亞一家在上帝面前蒙恩(創668)。雖然咒詛審判臨到,但是這背後依然有恩典祝福。在這失落的樂園中,咒詛交織著祝福。

到了亞伯拉罕的時候,上帝的祝福更加明顯了。因為上帝喜悅他的信心,所以上帝賜下應許和祝福:“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於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造的每一部分都經上帝宣告是好的,可是加上祝福就更加豐盛。上帝對族長所賜的福和供應更是超乎想像,讓他們人數加增、興盛異常,還享受超過其他族群的特殊地位。不過,就像以上所說的,祝福和應許需要人的信心與順從。

重尋樂園:神的救贖
罪的介入使整個創造次序失去和諧,上帝和人的關係破裂(人被逐出伊甸園)、人和地不再和睦共處,地更是因人受到了咒詛。人不能再和上帝親自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會幕和聖殿的建立,以及當以色列人被擄時擁有重回耶路撒冷的堅決意念亦是重尋樂園的一種反映,因為上帝與人都希望能夠回歸和諧。只有重新獲得“地”,人才能得到安息,才能尋回那失喪的樂園。今天當我們重新反思這和諧完美的關係時,我們不難發現在人的內心深處,我們擁有追求完美和和諧的本質,我們從生活上、從人際關係上、從自己身上希望完美,但是無論我們如何爭取與掙扎,始終無法得到滿足,反而處處深感失落,我們的內心深處仍然無法安息。其實我們對完美和和諧的渴望正反映了屬靈上重尋樂園的渴望啊!

雖然罪破壞了上帝創造的目的,但是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也是賜給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應許。雖然我們還未完全得著,但是上帝不會失信,祂回繼續持守祂的應許與祝福,並要為我們帶來終極完美的救贖。主耶穌基督就是這終極完美救贖的來到。祂在十字架上成就,就是救贖之工的完成。聖經說:“我們因為亞當犯罪而被‘定罪’,也因末後的亞當(主耶穌)的死‘稱義得生命’”(羅518)。亞當因吃了‘樹上’的果子而喪失了在樂園居住的權利,末後的亞當卻藉著掛在‘樹上’(十字架),使信他的人可以住在樂園。正如祂在十字架上對身旁的犯人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里了”。人若靠著主耶穌所成就的救贖,就可以得回那失喪的樂園。

結論:
在這麼一個受苦的世界,創世記中的創造帶給了我們一個富盼望的信息。上帝的創造原是和諧美好,上帝多方祝福人,讓人生養眾多、管理大地,而被祝福的大地生產豐盛。罪卻帶來了對人、對地的毀滅,咒詛降臨,使人和地活在痛苦貧乏的生活當中。人被逐出樂園,與上帝隔離。但這不是終點,上帝和諧美好的計劃依然,上帝、人與地和諧的關係將會被恢復,因為上帝沒有停止過祂的護理,也沒有收回祂的祝福,人在痛苦絕望中依然有上帝賜下的盼望。創造是一個起點,救贖在於耶穌的成就將把我們引領到新天新地的終點,我們將會再次享受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和諧與美好。

參考書目:

1.      唐佑之:《創始與成終:創造神學與倫理》(香港:真理基金會,2004)。
2.      陽牧谷:‘創造論’,《當代神學辭典CD版》,陽牧谷編(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
3.      瑞力斯(William Dyrness):《認識就越神學主題》,馮美昌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6)。
4.      廣炳釧:《創世記》,天道聖經註釋(香港:天道書樓,1997)。
5.      羅斯(A. P. Ross):《創造與祝福:創世記註釋與信息》,孫以理,郭秀娟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0)。
6.      B. Milne, Know The Truth 2nd ed. (Leicester: Inter-Varsity Press, 1982).
7.      J. Goldingay, Old Testament Theology, Israel’s Gospel, vol.1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2003).
8.      W.J. Dumbrell, The Faith of Israel, 2nd ed. (Leicester: Inter-Varsity Press, 200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