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itual Articles- IAN
「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 5:3–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 5:3–4]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詩 37:7]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24:13]
「”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那些拜獸和獸像,受牠名之印記的,晝夜不得安寧。”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 14:9–12]
1.
從聖經的章節 或 例子當中,讓我們了解到「忍耐」到底是指什麼?
在聖經有超過80節的經文是提及忍耐的,而單單新約的書卷中,就已經有超過70節的記載了,當中有大部份都是出自保羅的書信!為什麼會在新約提及「忍耐」的次數是這麼的多呢?最簡單的原因莫過於主基督已經來了,末世的時代已經開始了。直到主基督再回來的那一刻,信徒都會受到世上種種的困境和逼迫,不論是肉身或是精神靈性上。因此,主基督和眾使徒都勸我們要忍耐,直到基督再來,以致我們可以得到永生的獎賞!
在80多節的經文當中,並不是每一個「忍耐」所指的意思都是一樣的,特別在英文聖經中會更加明顯,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1.
等待中的耐性 (Patience) –
例如:等候耶穌基督再來。
2.
患難困苦中的忍受/忍耐 (Endurance/Perseverance) –
例如:在世俗生活中,面對社會的價值觀的衝擊。
例如:在世俗生活中,面對社會的價值觀的衝擊。
「忍耐」往往是在逆境的時候,才能被特顯出來的。甚至在詩篇37:7中,讓我們了解到,基督徒的道路並不一定是平坦的,反而會因著我們信仰的原故,所行的路比不信的人,更加崎嶇困難!皆因這世界現在是屬於魔鬼和它的黨羽,它更加會刻意令信徒在世的道路艱難,從而利用順境來引誘我們離開上帝。但縱使面對眾多的困難和逼迫,我們也不要放棄忍耐,皆因聖經不斷的提醒我們,忍耐到最後的,必得到上帝的獎賞。這也可以說是基督徒要學習的最重要的忍耐!皆因沒有了永生的盼望,我們作基督徒也沒有意思了。而在《啟》中,更加把要這忍耐的重要性完全的表露出來。我們要明白,有明確的目標或目的,才能令我們長久的忍耐下去,這也就是我們基督徒常說的「盼望」。我們深信耶穌基督一定會再來﹙目標﹚,這世代也一定會成為過去,所以目前面對的困難逼迫也會成為過去﹙忍耐﹚。當然,「忍耐」是不能一步登天的,需要時間慢慢的鍛鍊的,但有了明確的目標,鍛鍊的過程也會比較容易一點。
2.
「被動的忍耐」 VS「主動的忍耐」?
還記得讀書的時候,特別是面對交功課和考試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辛苦而曾經想放棄的念頭,但身邊的人,特別是父母,都會勸導我要咬緊牙關的忍耐衝刺。或是面對難纏的人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被教導要忍氣吞聲,只能夠在人面前展示友好的一面,但卻在背後「死忍」。在地上,需要用到「忍耐」的,可以大致上分為「環境」和「人」兩個範疇,而當中「人際關係」更是常常令我們頭痛的問題!但是,根據聖經的教導,「忍耐」是否等於「死忍」,或是把所有情緒 或 不滿通通的吞下去就可以呢?「死忍」只是很低層次,以及是很「被動的忍耐」。這也只是逃避問題的表現,而且會有一日受不了而「爆煲」!到時候,問題只會越鬧越大,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從此破壞了關係。就算有機會修補,也難免日後有一道刺在心中呢。因此,我認為聖經教導我們的,是一種「主動的忍耐」。
1.
環境:如果有需要的情況下,嘗試轉換一下環境,無論對身、心,甚至屬靈的生命都很可能有正面的影響。
例子:長期在不適當的工作 或生活環境下,會因為過多的壓力而影響情緒﹙缺乏動力或容易緊張﹚,變得負面。從而也因為情緒低落而影響食慾﹙過多或少﹚及身體的健康﹙消化不良或睡眠不足﹚。更因為這樣反而少了時間靈修、讀經和禱告,影響了屬靈的生命,甚至有可能會埋怨上帝,為何讓我們落在這環境中。
例子:長期在不適當的工作 或生活環境下,會因為過多的壓力而影響情緒﹙缺乏動力或容易緊張﹚,變得負面。從而也因為情緒低落而影響食慾﹙過多或少﹚及身體的健康﹙消化不良或睡眠不足﹚。更因為這樣反而少了時間靈修、讀經和禱告,影響了屬靈的生命,甚至有可能會埋怨上帝,為何讓我們落在這環境中。
2. 人:在相處上有問題的時候,不妨放慢一點,先避其鋒,再找機會好好處理,如有需要,可邀請中立的第三者幫忙。而不是把情緒一下子發洩出來,或是忍氣吞聲。
例子:在與任何人相處上,如果出現了問題,而我們很想很快的去解決的話,就有可能造成在雙方都情緒高漲時,引起更多不必要的磨擦,甚至由解決問題變成了雙方的爭論。因此,在這情況下,倒不如各方先冷靜一下,甚至分開一段時間,讓自己的思緒慢慢的重新組織。建議將問題及解決的方案,好好的寫下來。再找一個時間,在沒有情緒之下,雙方都分別將意見提出,這樣才會是有建設性的解決方式。
例子:在與任何人相處上,如果出現了問題,而我們很想很快的去解決的話,就有可能造成在雙方都情緒高漲時,引起更多不必要的磨擦,甚至由解決問題變成了雙方的爭論。因此,在這情況下,倒不如各方先冷靜一下,甚至分開一段時間,讓自己的思緒慢慢的重新組織。建議將問題及解決的方案,好好的寫下來。再找一個時間,在沒有情緒之下,雙方都分別將意見提出,這樣才會是有建設性的解決方式。
3.
「人的旨意」 VS 「上帝的旨意」?
基督徒需要「忍耐」的另一個主要範疇,莫過於在尋求上帝的旨意中。若不是我們想這樣行,但是處處碰壁,沒有進展;就是等來等去也等不到成就的日子,到底還要等多久?基督徒在學習「忍耐」的功課上,所遇到的最大敵人,莫過於自我。「自我中心」令我們將我們的旨意,都放在上帝的旨意之上,甚至是想要求上帝按我們的意思去成就。基督徒要有學習用忍耐的心,去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中。因為有很多時候,上帝的旨意,都會和人的旨意有所不同。我們心裡想實現的事情,並不代表上帝也會想實現的。我們看多時候下的決定,很可能出發點大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方便,而往往都不一定是符合上帝的要求。另外有很多時候,上帝旨意的成就的時間,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因此我們需要很多的耐性去等候成就的日子,這情況是特別應用在等候主再來的日子。而不是每一次禱告都催促上帝成全,或是質問上帝為何還沒實現,皆因上帝才是全能的造物主,祂自會有祂的意思,而不用我們作祂的參謀長官。但願我們都能夠學會去面對這世代的衝擊、困難和逼迫﹙忍受﹚,因為當我們 能夠堅守不移的話,等到主再來的時候﹙耐性﹚,我們就會得著永生和獎賞﹙盼望﹚!
「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彼後 3:8-9,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