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6, 2012

「Fun」工合作 - Wilson Ma





天地採訪隊浩浩蕩蕩的來到Wilson的家中, 一進門便看見Bessie在預備晚餐, 而Wilson 就在旁幫忙, 兩夫婦默契盡在不言中, 不用言語的交談已經知道下一步應該怎樣做。訪問的過程發現原來全家都在實踐分工合作的精神, 例如曬晾衣服時一個人可能用十五至二十分鐘, 如果一家人有講有笑的一起做, 不用五分鐘就可以完成, 一家四口「自動自覺」地分工, 全靠從小的教導。 現在兒女都長大, 每一個都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 不用父母擔心。其實教會也一樣, 每人出多一分力, 再艱難的時期也一定可以渡過。


TDO: 天地記者    WM: Wilson Ma 


家庭 

TDO: 你和Bessie是怎樣認識的?

WM: 1979年我在理工大學讀物理治療的時候認識Bessie的,當時我們是同學。相處多了、溝通多了便走在一起。我們在1982年畢業,工作三年之後,在1985年便結婚。 


TDO: 你為什麼會留在澳洲呢?

WM: 畢業後我們在香港政府做了大約三年執業的物理治療師。其後覺得要再深造,加上擔心1997年回歸時香港會變得不穩定,當時碰巧有朋友留意到澳洲物理治療師短缺,需要從外地聘請很多的物理治療師,而且還會提供移民的機會,難得有這機會,於是我們報名和上了移民局面試。然後就很順利的來到了澳洲。

起初只一心想來工作,最後變成移民。一來便二十多年。當時(1986-87年間)的物理治療師很短缺,他們(澳洲政府)需要從外國聘請多些專業物理治療師,所以當時提供了移民機會。我們在澳洲香港兩邊來回了一段時間,後來我和Bessie在澳洲柏斯學校再讀了一年書,之後她懷孕了,所以又回到香港,直到1989年Cynthia快出生時才回來。



TDO: 你和Bessie怎樣分配工作和家庭的工作?

WM: 我們沒有特別分工的,見到有需要就幫忙。不過煮飯大部分都是Bessie負責,我會從旁幫忙的;洗衣服就大多是我負責,而涼衣服有時可能是我負責或一起負責;洗碗就由孩子們輪流負責。其實我們家的家務也是Teamwork來的,每個人也會幫忙,沒有指定的。


事業

TDO: 為何會選做物理治療, 做了多久?

WM: 其實我很喜歡運動的。什麼運動我也喜歡玩。所以大學時便選擇了讀物理治療科。因為我想這跟運動應該有一些關係吧!畢業後工作了幾年,到了1991年Daniel出生,來澳洲時先是去柏斯讀書,然後加入了現在的診所工作。起初是打工的,過了六年的打工生活,聘請我的那女士要半退休了,她把診所轉讓給我,到了1993年診所屬於自己,而我在這診所工作了25年。


TDO: 多年來你自己一人守住生意, 會否很辛勞?

WM: 一開始也會戰戰兢兢,但是熟悉了這診所後,便發現沒有甚麼大的問題。自己最擔心的是怕澳洲白人不太接受亞洲人開的診所,但直到現在,工作那麼久也沒有遇到這問題。有些澳洲人還會主動請教我一些中國的醫術,例如針灸、推拿、拔火罐等等。他們很嚮往中西合璧的醫療,而我也會用不同方法﹐例如穴道按摩去幫助他們。不過我很少利用拔火罐這治療,因為風險比較大,很容易燒傷病人。


TDO: 從你的經驗,可否分享一下如何以一個基督徒的身份去經營一個生意?

WM: 我的工作是屬於醫療服務行業,不涉及銷售,當客人身體不舒服,我便去看症。我們替人做物理治療,有效果別人會再回來,沒有效果的話,客人便不會再來。其實我們這行業不能說成一盤生意,因為即使是私人執業的也會需要專業操守。

TDO: 有沒有計劃過退休之後的生活?
WM: 我經常都會希望退休的,不過經濟環境下不容許我退休,而且覺得自己尚算年輕,我想最少十年後才會退休。

其實養小孩不難,他們現在也沒有甚麼龐大支出,但供樓的負擔對於我來說也頗重,所以還需要一定的入息來支撐。不過當Cynthia和Daniel畢業出來工作時,我們便會慢慢減輕自己的工作量。或許當我接近退休的時候會培養一個我信賴的年輕人來接手診所,當然這是最理想的,不過我不知道現實情況是不是會有年輕人有興趣、有耐性守著這診所。



信仰

TDO: 你是怎樣信主的?

WM: 我是在1980年信主的。我讀中學預科時是住彩虹村,因為沒有自己的房間,所以經常到彩虹村的一個閱覽室溫習,那個閱覽室是由浸信會開辦的,那兒有很多宗教的單張及書籍,當我溫習感到無聊時,我會看那些書籍,而且那時的保安員也是基督徒,也會跟他傾談,因此我便逐漸對基督教產生了興趣,亦在那兒信主,在九龍城浸信會洗禮。

TDO: 經歷了這麼多變化,對St Thomas 有什麼感覺?
WM: 很多喜喜樂樂,不過也有低潮的時候。曾經也有想離開的,因為有很多工作。但是仔細想,這始終是自己的教會,就像是自己的家,若果自己的兒女有事,自己也不會撇棄他們、不會離家出走。

根本上,我和Bessie都希望St. Thomas會由年青人接棒,因為論精力、論時間、論發展空間,我覺得年青人都比較優勝。我認為活石團契裡的幾個家庭都已經為教會做好了很多的基礎,現在都看見核心的轉移,教會開始著重多了彩虹團契的發展。

在活石團契裡的家庭其實不算多,但現在還可以算是核心的,我們很珍惜現在的活石團友,雖然大家意見有時不合,但我們依然不離不棄,會接受大家,不會因為意見不一樣而離開。其實現在教會經濟面對很多壓力,只要我們經濟許可,我們都會支持。我們視教會為我們責任的一部分。



TDO: 神讓你經歷了什麼最深刻的事?

WM: 在我信主後的二、三十年,神也很保守我。祂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家庭,又給了我一份很穩定的工作、事業。我覺得神最保守我的是讓我有一個基督教的家庭,子女兩個都信主,全家人也信主。雖然沒有一件很大、很特別的事情發生,但這些年來,從我拍拖、結婚、移民、生小孩、澳洲的生活、事業、自己父母也信了主都得到神的幫助和看顧,令我覺得很無缺、很感恩。


TDO: 可否形容一下你跟神的關係嗎?

WM: 我覺得祂很像我的父母,祂會看顧我每一件事,很溫柔的對我。


TDO: 你對教會有什麼祝福?


WM: 希望教會更加團結、齊心,更加為著我們共同的信仰去建立教會,為神繼續作工。每人再作多些力,力量會變得很大。我們對彩虹團契的分工感到很驕傲,你們每一個都會有份參與,這是我們活石團契學習的榜樣。有些人出了一些力,是要得到適當的支持和回應,這會更好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