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組熱身活動
請按照正確的次序,在限時內,把亞伯拉罕的故事重組。
限時:15分鐘
請大家分享他們重組完的故事
2. 討論及思考的問題
1. 在亞伯拉罕的故事中,你看到了什麼?亞伯拉罕的事跡的重要性在哪裡?
- 在洪水之後的一段時間,世人好了傷口忘記了痛,人類的罪性又再次呈現在上帝的眼前。
- 他們藐視上帝,為了要展示他們的能力,決心一起建造一所塔。
- 後來上帝為了懲罰他們,把他們的口音變亂,使他們不能溝通。這就是「巴別塔」的事件。
- 之後在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城中,上帝更以「罪惡甚重」﹙英文為“Wickedness”或“Wicked”﹚來形容這兩城!這個情況跟當日挪亞時代很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致所用來形容的字眼都十分類同。
- 那兩城的人,縱容自己的私慾及情慾,甚至已經到了公開接受群交和同性交合的地步﹙創19:5﹚!因此上帝不再容忍他們,決定以火刑來進行審判!
- 上帝並不是殘酷不仁的,以致祂盲目地殺人,審判人。洪水的事件本來就應該成了眾人的警戒,可是上帝卻先以變亂口音來警告他們,後來又容忍了一段長時間,盼望他們能夠聆聽祂所揀選的先知的勸戒,因而悔改。甚至,到最後上帝決定要審判這兩城的前一刻,上帝依然讓亞伯拉罕多次的替他們求情,及降低要求。可見上帝的確是一位長久忍耐,而且是滿有恩慈的上帝。不過祂同時是一位聖潔和公義的上帝,所以祂才會不得不對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城進行審判
- 所以上帝需要保留一班屬於祂的人,可以讓將來的耶穌基督降生成人,拯救世人。同時,也是為了免得眾人都落入罪中,以致在最終審判的時候,全人類都要滅亡。當然,因著人類的「自由意志」,連上帝都不能強逼我們遵行,所以也要我們甘願的服從才可成就。
2. 亞伯拉罕和他的經歷,成為了今天的基督徒怎麼樣的提醒?
- 當我們看亞伯拉罕的事蹟的時候,要當心不要誤會上帝欣賞他,稱他為義人,是因為他的行為!在創15:6中,清楚的記載了上帝是因為「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因此信心是比行為更重要,在新約保羅的書信已經說明了;可是,信心也需要用行動來證明,所以上帝才不斷的鍛鍊亞伯拉罕,直到亞伯拉罕的終極測試中,上帝要亞伯拉罕獻上以撒,來展示他的信心,為了上帝的原故,連他一生中的最愛也可放棄!
- 我們常稱亞伯拉罕為「信心之父」,甚至很多的聖經人物,我們都稱他們為「信心偉人」!我們很可能已經習慣只是看到他們在信仰上的成就,更可能當成「聖人」或是「神人」般專崇,甚至會拜他們。
- 這樣的心態會使我們覺得我們和他們是遙不可及!我們今天看社會上很多成功或是有名的人士也是一樣,常常我們只看到他們的成就,而忘記了他們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及努力,因此我們會很容易變成只是仰望或是崇拜他們。更可能發展成自慚形愧,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甚至埋怨命運為何如此?
- 雖然,事實上我們的確和他們的年代是遙不可及,可是我深信上帝把這些人的事跡記載在聖經中,並不是單單用來給我們仰望或崇拜。
- 因為聖經不只是記載他們的成就,很多時候聖經會用更詳細的篇幅,來記載他們的失敗和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亞伯拉罕的事跡中,更是如此。聖經不停的記載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可是亞伯拉罕因著信心上的不足,而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包括兩次的否認撒拉是自己妻子,和因為還沒有孩子而選擇了立夏甲為妾﹚。最後,不但沒有解決問題,更破壞了與人之間的關係。
- 因此,當我們看聖經人物的事跡時,我們要仔細的看,不要只是記得他們的「風光偉蹟」,要記住他們跟我們都是一樣,都是罪人。聖經的主旨從來都沒有變改,不過因著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信仰經歷,也有不同的成長,今天的我們也是如此。他們的事蹟記載,目的是要讓後人作為榜樣或是警戒,好讓我們也效法他們,在上帝中成長,建立我們的信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